丹青释道—晋南明清宗教绘画艺术展
2021-01-22 11:32

消 息
| NEWS |

 

       2020年12月30日,“丹青释道—晋南明清宗教绘画艺术展”在运城博物馆展出,这是继2020年9月29日在临汾市博物馆举办该展览后的第二场展出。
 

 


       此次展览由临汾市博物馆与运城博物馆联合主办,山西省文物局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,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展的设计与制作任务。

 

展陈理念
 | EXHIBITION CONCEPT |

 

       晋南明清的佛道宗教画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,此次展览的理念是“让文物活起来”,设计宗旨是通过这些艺术珍品,让观众了解晋南美术的传统风俗,欣赏传统美术中的佛道绘画。

 


       明清时期,文人画是绘画的主流,但佛道绘画保留了唐朝和五代以来,佛像绘画的传统。在设计中,展陈着重突出了观众的体验性和审美性,庄严而瑰丽。

 

展陈欣赏
| EXHIBITION APPRECIATION |

 

       此次展览包括佛教水陆画和道教黄箓图,以图像的方式再现了当时晋南社会的世相百态和人们的心理寄托、精神诉求。展览共展出,明清时期卷轴式宗教绘画及佛道造像等96件精美文物,直观展示了晋南明清时期,在佛教世俗化、儒释道三教融合影响下的地域文化风貌。

 

 


       所展作品均是工笔重彩中国画,主要由民间画工创作,也有少数名家作品。这些宗教绘画色彩华美,其线描佛像仙人,继承了顾恺之、吴道子的技法,在造型与构图方面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

 

第一部分 | PART ONE
《法相与世相》

 

       展品主体为佛教水陆画,按北水陆修斋仪轨《天地冥阳水陆仪文》,可分为正位神祇、天仙神众、地界神祇、幽冥十王、往古人伦和孤魂野鬼六个小组。
 

 


       水陆画是配合佛教水陆法会而创作的一种特殊画作,是举行水陆法会时使用的神祇鬼灵图像。其起源于三国时期,盛行于明清时期,是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的产物。
 

 


       作为一种用途明确的宗教画,水陆画服从宗教仪式的要求,与水陆法会、水陆修斋仪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发挥着完成仪式、宣传教义、教化人心的功能。
 

 


       在实际使用中,根据画面题材与水陆仪文的对应关系,遵循修斋仪轨的记录,按照神祇鬼灵的地位高低,从左到右、从前到后顺序排列。
 

 


       在画面内容上,水陆画主要取自儒、释、道三大教,线描空化丰富,人物造型优美,画面色彩丰富和谐。由于其与敦煌壁画有传承渊源,所以又被称为“流动的敦煌壁画”。

 

第二部分 | PART TWO
《 天界与众生》

 

       展品主体为道教黄箓斋图,按其内容分为五类:第一类为道教主神、三清画像,第二类为朝元仙仗图,第三类是道教神像,第四类为道教护法神将,第五类为道长画像。
 

 

  
     黄箓斋是道教的一种超度亡人、祈福消灾的科仪,由南朝时期道家一代宗师陆修静刊正、编撰出现,在唐宋时期大为盛行。

 

 


       唐宋五代时,道门领袖杜光庭对黄箓斋科仪重新修订。作为一种为人们祈福消灾的阴事斋法,黄箓斋通过为亡人忏悔来超度亡人,最终将功德回向活人乃至整个世间。黄箓图是举行黄箓斋仪式时悬挂的神灵画像。明清时期,其画作内容与水陆画多有雷同,使用方式也是按照神灵层级依次将相应图像悬挂于道场四周。 
 


       在艺术形式上,黄箓图属于工笔人物画,多为民间画工所做,通常不被士人阶层重视,但其所包含的历史、文化、艺术价值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,值得深入研究。 

 

结 语
| CONCLUSION |

 

       佛教与道教两种宗教超度亡灵的仪式有极大的相似性,相互均有借鉴和吸收;但两者性质并不相同,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,图像中的神祇代表着各自的宗教文化内涵,体现了各自的信仰和思想。

 


       两种绘画不仅是表现宗教义理的作品,同时也是反映历史文化的画卷,在世界宗教绘画史上独树一帜,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。它的展出对于认识当地的传统艺术、社会习俗和民间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。